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回复: 0

岩羊生活习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9

主题

0

回帖

1517

积分

普通会员

积分
1517
发表于 2023-7-7 11: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行为

躺卧在草地上时,身体的颜色与草地上的裸露岩石极难分辨,因而有保护作用。虽然经常出现于比较开阔的地方,但其攀登山峦的本领在动物中是无与伦比的。受惊时能在乱石间迅速跳跃,并攀上险峻陡峭的山崖。但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逃到山脊上以后,总要回过头来看一看,再飞奔而逃,而往往在这个时候丧生。它有迁移习性,冬季生活在大约海拔2400米处,春夏常栖于海拔3500-6000米之间,冬季和夏季都不下降到林线以下的地方活动。

岩羊的行为主要包括采食、站立、移动、休息和其他行为。不同生活史阶段,以及食物数量和质量的季节性变化是决定岩羊行为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岩羊成体和亚成体的采食、站立和移动行为比例高于幼体,幼羊体弱,需要更多休息,亚成体的移动行为比例高于成体,站立低于成体。雄性在发情交配期的采食和休息行为明显减少,移动、站立和其他行为显著增加;产仔期雌性的站立和其他行为明显增加,由于哺乳期的雌性消耗大量营养哺育幼仔,因此花费更多的时间采食以补充能量。从全年行为时间分配看,岩羊采食行为占比最高,其次为休息、移动和站立,其他行为占比最低;受炎热天气影响,岩羊7月休息行为占比最高,采食行为最低;冬季食物数量和质量均显著降低,但由于冬季是繁殖季节,移动行为比例增加,采食行为反而减少,特别是夜间的活动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圈养条件下岩羊以休息为主。

羊的行为节律以晨昏活动为主,清晨和黄昏为2个采食高峰,呈现出采食-休息-采食的双峰特征。春、秋季岩羊的采食高峰出现于07:00-09:00和16:30-19:00,休息高峰出现于11:00-14:30.夏季采食和休息高峰时段与春、秋季相似,受正午炎热天气影响,采食晚高峰推迟至18:00-20:00,正午休息时间更长(11:00-16:30),以避开高温。在食物较匮乏的冬季,岩羊的采食早高峰比夏季有所推迟(09:00-12:00)。刘鹏等(2019)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同域分布的阿拉善马鹿(Cervus alashanicus)和岩羊进行野外监测,结果发现岩羊通过调整日活动节律模式,实现与阿拉善马鹿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而保证二者同域共存。

集群

性喜群居,常十多只或几十只在一起活动,有时也可结成数百只的大群。群体成员的依恋性很强,如果有的成员不幸死亡,其他成员常将死尸围住,不让兀鹫等食腐动物叼走。夏季雄兽有时五六只在一起,爬上最高的顶峰上栖息,到秋季发情期时才下来加入大群中同居。有时,岩羊与北山羊也会在同一处栖息,但不混群,也不发生冲突。

与其他羊亚科动物相似,岩羊亦主要营集群生活,集群类型一般划分为雄性群、雌性群、雌幼群、混合群和独羊。岩羊在不同分布区的集群类型和组成差异较大。甘肃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岩羊以混合群为主,其次为雌性群与雄性群。青海玉树和果洛州以混合群与雌幼群为主。贺兰山以雌幼群最多,其余依次为混合群、雄性群、独羊和雌性群。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混合群出现的频次最高,独羊最少。上述调查结果差异可能源于调查季节的不同。岩羊不同类型的集群出现频率具有季节性变化,雌幼群出现的频次在4个季节均最高,除雌幼群外,春季以雄性群为主,夏、秋、冬季混合群出现频率均最高。

生活史周期对岩羊集群类型组成比例亦有一定影响,与发情前期相比,发情期混合群和独羊比例均显著上升,雄性群、雌性群和雌幼群比例均显著下降,这是因为雌雄成体为了繁殖脱离原群,从而组成或加入雌雄混合群。受植物物候、人为干扰、生活史周期等因素影响,岩羊集群大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尼泊尔玛囊地区岩羊春、秋季平均集群规模大于冬季。受不同分布区地形地势以及食物资源等的影响,岩羊集群大小存在一定差异。秋季四川岩羊平均集群大小为33.2只,青海为31只,西藏羌塘及中部地区均为25.7只,新疆为18只,贺兰山岩羊平均集群规模最小,以4.2~5.6只的小群为主。上述结果表明岩羊的集群特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生境、食物丰富度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均具有潜在影响。此外受社群因素影响,岩羊存在明显的性别分离现象,而不同集群类型的集群规模亦不相同,雄性倾向于集大群,而雌性以小群为主。

食性

岩羊主要以蒿草、苔草、针茅等高山荒漠植物和杜鹃、绣线菊、金露梅等灌木的枝叶为食,取食时间不十分固定,白天常时而取食时而休息。

岩羊是广谱食性的有蹄类动物,其大宗食物以针茅(Stipa spp.)、早熟禾(Poa spp.)、蒿草(Kobresia spp.)、苔草(Carex spp.)等草本植物为主。在不同区域,因植被类型和植物分布特征的差异,岩羊的食物组成具有明显差异。例如禾草类植物占印度喜马拉雅地区岩羊夏季食谱的80%,但仅占尼泊尔木斯塘地区岩羊夏季食谱约50%,在尼泊尔玛囊地区灌木上升至其食物总量的1/3。青海野牛沟地区的岩羊夏季喜食莎草科植物,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岩羊则主要采食二裂叶委陵菜,贺兰山岩羊采食的植物种类以禾本科、蔷薇科、榆科和豆科植物为主。

受植物物候影响,岩羊的食性具有季节性差异。禾本科草本是贺兰山岩羊全年最重要的食物种类,其次是乔木和灌木。从物种水平看,针茅是岩羊全年采食比例最高的植物,其次为旱榆(Ulmus glaucescens Franch.),但二者在春秋两季食物中的组成比例有所下降。岩羊食物组成也具有明显的两性差异。在食物匮乏期,雌雄个体食性重叠度较高,但雌性采食禾本科植物的比例远高于雄性;在食物丰富期,雌雄个体食物组成差异较大,食性重叠度明显下降,雌雄个体呈现的食性分离与二者体型大小悬殊有关。

岩羊的食性研究仅限于采食植物种类的季节、区域差异,缺乏不同生活史阶段食物选择方面的研究工作。此外岩羊与其他有蹄类动物存在较大的分布区重叠,如果区域内有蹄类动物数量增加,对食物资源的竞争加剧,将导致岩羊由于食物短缺而被迫离开其适宜生境,从而改变其地理分布格局。因此未来应加强岩羊与同域分布家畜和其他野生有蹄类动物的食物竞争研究,从生态位竞争角度揭示岩羊与同域分布的盘羊(Ovis ammon)和北山羊等其他有蹄类动物的共存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齐鲁信息网
免责声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GMT+8, 2024-5-9 07:52 , Processed in 0.1447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