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回复: 0

岩羊动物学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9

主题

0

回帖

1517

积分

普通会员

积分
1517
发表于 2023-7-7 11: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分类学研究方面,诸多学者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同属羊亚科的绵羊(Ovis aries)、山羊(Capra hircus)和岩羊的系统起源进化和亲缘关系。李军祥(1999)和Bunch等(2000)基于染色体核型研究发现,岩羊和绵羊均由山羊进化而来。李祥龙等(2000)认为山羊与岩羊的遗传分化不明显。曹丽荣等(2004)通过比较细胞色素b核昔酸同源区序列,发现岩羊与山羊、北山羊(Capra sibirica)的亲缘关系更近,分歧时间也更接近。

岩羊的亚种划分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AUen(1940)、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认为岩羊是单型种。Shackleton(1997)认为岩羊应分为西藏亚种P. n. nayaur(Hodgson,1833;Hams,2014)和四川亚种P. n. szechuanensis(Rothschild,1922;Yang,2001);李楠楠等(2012)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这一分类方式,还提出应将分布于宁夏贺兰山的岩羊划为第三个亚种。Tan等(2012)基于贺兰山种群在系统发生树上单独分支且同其他地理种群生境隔离,认为贺兰山岩羊应该作为新的种或亚种。Gao等(2020)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岩羊种群的遗传关系,其结果支持贺兰山岩羊应该被归为一个新的亚种P. n .alashanicuso。1937年Schafer在四川省巴塘县发现了形态与岩羊存在较大差异的矮岩羊,但其分类地位一宜存在争议(Schaller,1998)。Groves (1978)认为矮岩羊是岩羊的一个新亚种P. n. schaeferi,但亦有研究者认为矮岩羊与岩羊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亚种级的水平(Allen,1939)。众多学者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矮岩羊的分类地位,但依然没有定论。Feng等(2001)和曹丽荣等(2003)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差异分析,认为矮岩羊和岩羊的差异达到了亚种水平。Liu等(2016)测定了矮岩羊完整的染色体基因组,认为矮岩羊应为岩羊的一个亚种。与上述论断不同,周材权等(2003)分析了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结果不支持矮岩羊是单系群。Zeng等(2008)认为岩羊与矮岩羊的遗传性状差异仅来自少量个体的遗传漂变,不能将矮岩羊划分为一个独立的种或亚种。谭帅等(2016)基于DNA条形码和微卫星标记分析矮岩羊与岩羊的系统进化关系,认为应该将矮岩羊作为岩羊四川亚种的一个特殊分类群。众说纷纭的现状使得要真正澄清岩羊的分类地位,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手段综合论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齐鲁信息网
免责声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GMT+8, 2024-5-9 15:33 , Processed in 0.1329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